资讯中心

马龙罢赛事后—马龙回应单打退赛

2025-08-01

一事件背景:罢赛的直接原因

2017年6月,中国乒协突然宣布刘国梁不再担任国乒总教练,转任乒协副主席。这一人事变动引发国乒队员强烈反应:

  • 6月23日:马龙许昕樊振东在男子单打16强赛中集体退赛,并于当晚19点统一在微博发文:“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……只因想念您,刘国梁!”。
  • 男队教练秦志戬马琳及前世界冠军王皓陈玘也通过微博声援,形成公开抗议。
  • 二马龙的公开回应与态度

    1. 罢赛当日的声明

    马龙等三人通过微博明确将退赛与刘国梁离任关联,用“无心恋战”“想念您”等措辞表达对教练的支持,间接证实退赛是抗议行为。

    2. 后续道歉与沉默期

    88优德
  • 官方施压后:6月24日,中国乒乓球队发布集体《致歉信》,称退赛行为“深刻自责”,马龙等人转发该信,但未单独表态。
  • 刘国梁的间接回应:6月27日,刘国梁发微博为队员退赛致歉,强调“改革不能因个人职务受影响”,呼吁勿炒作事件。此回应被视作对队员行动的间接解释,但马龙本人未再公开发声。
  • ⚖️ 三官方定性:退赛行为的后果

  • 体育总局批评:定性退赛“极其错误”“给国家抹黑”,强调运动员“为谁打球”的问题,指出不应为个人或教练参赛。
  • 改革支持论:官方媒体如人民网发文,呼吁运动员“理性表达诉求”,认为退赛非职业行为。
  • 未公开处罚结果:尽管官方谴责激烈,但最终未公布对马龙等人的具体处分,事件逐渐淡化。
  • 四事件本质:改革冲突与运动员立场

    1. 人事调整争议

    刘国梁调职源于乒协“取消总教练岗位”的改革,旨在减少管理层级。但队员认为此举削弱队伍凝聚力,罢赛成为情绪宣泄。

    2. 运动员的困境

    马龙等人面临“忠诚于教练”与“服从体制”的两难。退赛是罕见集体行动,反映运动员在体制内话语权的缺失。

    马龙罢赛事后—马龙回应单打退赛

    3. 舆论分化

    部分舆论支持运动员重情义,但主流声音批评其“无视国家荣誉”。事件暴露职业化改革中运动员权益保障的不足。

    五马龙回应的核心意义

    马龙未对退赛单独发表详细解释,但其行动已传递明确立场:

  • 初期:通过退赛和微博联动,表达对刘国梁的坚定支持;
  • 后期:在官方压力下转为沉默,配合集体道歉,体现对体制的妥协。
  • 这一事件成为国乒“职业化与行政化管理冲突”的标志性案例,凸显顶尖运动员在个人意志与集体利益间的挣扎。